传说仓颉时候文字开始被使用,茶叶被神农发现得以流传至今。紫砂壶同样也不缺少这样一位传奇的人物——供春。从宋代开始,古人就有利用紫砂来制作各种生活器具的习惯,如各式各样的陶罐。然而寺庙里的僧人却独具一格,利用紫砂来制作茶壶供平日饮茶用。而这一时期紫砂壶并未走出寺院。
到了明正德年间一为读书人为复习迎考,便住到了宜兴的金沙寺中。他的书童看到了僧人使用着从未见过的茶壶便起了兴趣,便向寺内僧人讨教了这种用紫砂泥制壶的方法,同时进行了改造,让原本僧人使用的以实用性为主的壶变得更加有文化气息。在当时,文人的审美与如今大相径庭,他们认为“丑到极致就是美极了”,比如一块石头,如果达到了“瘦、漏、透、皱”的程度,这就是一块美石。当时,供春发现寺庙外一棵高大的银杏树的树瘤十分奇特,便模仿其形状制作了一把壶,还在壶身刻上了树瘤一般的花纹。待壶烧制成功后,模样古朴可爱,很合心意,加之其身份原因结交的大都以文人为主,一时间便在文人之间传播开了,因此壶样式为供春所做,后人便称这把壶为供春壶。自此开始,紫砂壶得以广泛在文人间传播开来,不局限于用来喝茶,成为众多文人雅士追捧的雅器。供春随着时间流淌,也被供上了紫砂壶鼻祖的神坛!成为了紫砂辉煌起点的标杆,乃至幻化成了一个精神符号。
其实,到了清朝初年,即便在当时紫砂收藏家手中也很难再见到原来供春壶的模样了。原本的供春壶究竟是什么样子已经不得而知了。但人们普遍认为,供春壶的意义在于它“削竹为刃、折木为模”创造性的制作出了紫砂壶制作的专用工具,也有人认为供春建立了紫砂壶最初的造型体系,创造了“龙带”、“印方”等储式茶具。但无可非议的是供春把日常使用的紫砂壶转向了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临摹,为紫砂壶后来多样的壶型开创了一条道路。供春壶可以说是“单纯日用”和“赏用两宜”的分水岭。
供春壶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意义,现在仍有众多紫砂艺人、大师在仿制。我们可以从博物馆中看到,明代的黄玉麟、江案清再到当代的徐汉棠等都对供春壶做过研究。博物馆中也藏有供春紫砂壶,但其真伪仍然存异,有待后来者考证。顾景舟等紫砂大家认为现存的紫砂壶中没有供春壶的真品。如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供春壶,为储南强先生捐赠。把旁刻有供春款,壶盖由紫砂七老之一的裴石民后来补配,但其真伪不明。
期间各种已经难以细细考证,而供春恰逢其时,在当时工艺日趋成熟的情况下,对紫砂壶的外观加以改进,使其成为具备观赏价值的实用器具,同时对紫砂壶的推广功不可没。是名副其实的紫砂鼻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万科董事长辛杰辞职!年初接替郁亮成为万科董事会主席,以“救火队长”角色宣称深铁集团与万科融合将实现“1+12”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艾科维曾通过外部客户转贷逾千万元 两家“0人”供应商合计撑起超五千万元采购额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公司地址:北京长运紫砂文化有限公司
电话:15236215627
传真:400-822-5366
邮箱:7535077@qq.com
集团网址:http://www.bjkyzysw.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