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顺注册】首页供春,又称龚春,正德嘉靖年间人,生卒不详,历史上第一位由于做紫砂壶出名的紫砂艺人。
相传,供春仿照金沙寺旁大银杏树,树瘿形状制作的树瘿壶,世称“供春壶”,是紫砂发展史上开始有记载的第一件作品。
当时,这种仿照自然形态制成的紫砂壶在不经意间名声鹊起,噪动一时,深受那时的名公巨卿、高人墨士的喜爱,甚至不惜重价购之。
在明朝晚期供春壶已不可寻,《阳羡茗壶系》载:“予于吴周聊家见时大彬所仿,则刻供春二字,足折聚讼云。”顾景舟等紫砂大家认为现存没有供春壶的真品。
随着实践、理论水平的提高,紫砂界对供春壶的认识,也完成了一个从肤浅到深刻的过程。
徐秀棠在《中国紫砂》一书中,主要通过和供春相近时期紫砂壶的造型特点、制作方法、大小等作比较,系统论述了早期紫砂艺术的特点,也得出结论,即供春壶是后人所制。
受水半升以上的大壶,颜色栗色暗暗,如古金铁,线条简洁明快,质地粗,较缸胎为细,因为附陶瓮烧成,外表不免沾有飞釉。
供春壶主要是参考明朝的《阳羡茗壶系》,此书是最早的紫砂艺术专著,而且作者周高起著书年代,离供春所处年代也不遥远,是最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于供春制壶方法,《阳羡茗壶系》载:“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文隐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以辩真伪。”
其中“茶匙穴中”,应留下明显的痕迹。“指掠内外”,也应留下供春的指纹。可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供春壶和黄玉麟制供春壶比较分辨,看是否是一人所制。
关于早期紫砂烧成工艺,《阳羡茗壶系》载:“壶乃另作瓦缶,囊闭入陶穴,故前此茗壶,不免沾缸坛油泪。”
1966年4月,在南京中华门外马家山油坊桥发掘的,吴经墓中(1534年墓葬)出土的紫砂提梁壶一件,上就有缸坛油泪。
关于所用泥料,《阳羡茗壶系》载:“壶之土色,自供春而下及时大初年,皆细土淡墨色,上有银沙闪点,迨砜砂和制彀绉周身珠粒隐隐,更自夺目。”
公司地址:北京长运紫砂文化有限公司
电话:15236215627
传真:400-822-5366
邮箱:7535077@qq.com
集团网址:http://www.bjkyzysw.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