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0月,顾老于《壶艺的形神气》一文中写道:“大亨为砂壶艺术杰出代表,清嘉道以后150余年,无有超越他者之上.....我仿制的第一件作品就是掇壶,作于1936年.....经仿制邵大亨的作品,壶艺水平产生了飞跃。”
老紫砂与新紫砂的时代定义,基本以顾景舟先生作为分界线,当中还包括“民国七老”(顾老概括其中)。而顾老被誉为“当代紫砂泰斗”,除了泥、形、工艺等理念影响当代紫砂的演变,也促使紫砂几百年的家庭作坊式生产,步入全方位的轻工业流程生产。从昔日文人、士大夫、商贾的身份象征,进入今日普罗大众百姓皆人手一壶的时代,以及日用品走向艺术品的台阶。
参阅A:《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第17-18页,图1-6,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7月。
而“当代紫砂泰斗”顾景舟先生受影响最深远,以及极其推崇备至的“老师”,为清代邵大亨。顾老一生中,经常抄写邵大亨与黄玉麟传记,激励自己和送给弟子学生作励志(见参阅图A)。顾老对于邵大亨艺术成就的理解:心揣手摸、力追古人、意有所得、无斧凿痕、专于此学等等,这些都给予顾老无穷的榜样力量。因此顾老从早期开始就以邵大亨作品作为临摹对象,其创作思路也师法邵大亨。在临摹的历程中,顾老独独钟爱邵大亨的古朴与端庄,形而上的完美,功能上的适用,技艺上的精湛。以至其一生的作品中,无论是格调、情趣、技艺、意境等几个方面,顾景舟先生都是心摹手追。而顾门一脉其后,有当代紫砂名师:徐汉棠、李昌鸿、沈蘧华、高海庚、周桂珍、高振宇、吴群祥及葛陶中等,以及当代青年辈的陶手,无论是格调、情趣、技艺、意境等,由邵大亨一脉相承。此外,邵大亨再往上追寻,如陈鸣远、陈用卿、时大彬等历史巨匠,也是当今无法逾越的高山。
由此可见,宜兴紫砂历经四百多年的承前启后,二十一世纪的今日,又何去何从?
砂胎缜密,圆腹、溜肩、上挺,短流嘴,厚銴环,宽底卧足,口盖密合,盖面半弧,中竖扁珠钮。观全器骨肉均匀,呈丰腴饱满之韵,或为大亨壮年之作。关于仿鼓与仿古之论,翻看相关史料,能看到最早的仿古壶为邵大亨首创。
邵大亨(1796-1850):活跃于嘉庆道光年间,宜兴上袁村人,是继陈鸣远以后的一代制壶大家,其制壶以气韵见长,所作多简洁庄重,气度不凡。清代高熙在《茗壶说赠邵大亨君》称:“其掇壶,颈项及腹,骨肉亭匀,雅俗共赏,晌者之讥,识者谓后来居上。嘴注把胥出自然若生成者,截长注尤古峭。口盖直而紧,虽倾侧无落帽忧,口内厚而狭,以防其出。气眼外小而内巨,如喇叭形,均无窒塞不通之弊。且贮佳茗,经年嗅味不变。此皆前人所未逮者”。顾景舟大师也认为“大亨壶各式传器堪称集砂艺之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大亨壶在清代已被珍若拱璧,历来深受藏家珍爱,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誉。
1.《宜兴古陶瓷鉴赏》第200-201页,图86,静观堂出版,1993年2月。
2.《宜兴陶艺-茶具文物馆罗桂祥珍藏》第171页,图58,香港市政局出版,1988年。
此壶型似仿古式,近莲子式,其流嘴同于德钟壶。泥胎栗红泛紫,砂质细腻,触感极佳。此壶直流胥出,壶鋬扣身似耳状,溜肩微凹,延势向下呈鼓弧状。全器精神支点为半弧盖面上,混圆硕大的蕈菇钮。大亨壶钤印基本于壶盖内,此壶“大亨”两字镌刻于盖墙上,实为罕见。
1.《荆溪紫砂器》第160页,图197,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1999年4月。
2.《宜兴陶艺-茶具文物馆罗桂祥珍藏》第171页,图58,香港市政局出版,1988年。
3.《宜兴紫砂珍赏》第90页,图67,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1992年1月。
紫泥为胎,色呈栗红,口盖厚唇,短颈溜肩,鼓腹上挺。与其他大亨壶相比,此壶鋬顶点略微呈曲折,然后回扣壶身饰垂滴;经研究,垂滴的设计也非纯粹美感的考虑,因为壶体越大,当满腹茶汤往外注水之际,器物必然因重量而迅速倾斜,食指与中指也会失衡而滑手或烫手,而垂滴的设计,因此有效的防止扣指的失衡与烫手。此壶钮呈浑扁圆,颈部呈束腰,钮座起阶,此为罕见。观全器骨肉均匀之际,不失苍劲,或为大亨步中年之际?然,壶鋬垂滴也为大亨首创?
1.中国嘉德2013秋季拍卖会,Lot6007清道光邵大亨制紫泥八卦捆竹壶。
2.《宜兴紫砂陶器-茶具文物馆罗桂祥珍藏》第104页,图59,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出版,2002年再版。
3.《宜兴紫砂珍赏》第86、88-89页,图63、65、66,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1992年1月。
*参阅:中国嘉德2013秋季拍卖会,Lot6007清道光邵大亨制紫泥八卦捆竹壶。
德钟壶式是邵大亨的代表作,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乃经典壶式之一。此壶泥胎泛紫,窑火已呈临界点,因此壶底产生气泡状,错落有致。形制为筒状直流,耳状扣鋬,溜肩略平宽,直筒身微鼓,口盖呈子母唇线,盖面穹起,饰灯草线一周,壶钮宛若微型壶身。观全器呈虬然苍劲之势,浑然天成,或为大亨中年后之作?
1.中国嘉德2013秋季拍卖会,Lot6007清道光邵大亨制紫泥八卦捆竹壶。
2.《宜兴陶艺-茶具文物馆罗桂祥珍藏》第172页,图59,香港市政局出版,1988年。
3.《宜兴紫砂陶器-茶具文物馆罗桂祥珍藏》第104页,图59,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出版,2002年再版。
4.《宜兴紫砂珍赏》第86、88-89页,图63、65、66,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1992年1月。
5.《荆溪紫砂器》第160页,图197,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1999年4月。
*参阅:中国嘉德2013秋季拍卖会,Lot6007清道光邵大亨制紫泥八卦捆竹壶。
在顾老众多传世经典中,仿古壶无疑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器型;仿古壶于顾老而言,也包含深刻的历史意义。1946年,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八年艰苦抗战刚刚结束,内战紧接而来。战火又重新延续,当时紫砂生意萧条,紫砂艺人也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当时江苏的省会还在镇江,全国农民银行拟在这里召开第六次省级银行座谈会。要发100把大亨仿古壶为纪念品,且要高档。
于是通过徐祖纯、周志禄先生推荐,这一重任落在顾景舟肩上。同时周志禄要求,以民国壶艺名家汪宝根的“一捺底”式为样。据悉顾景舟做出了110把,交给银行100把,多的10把,5把归徐祖纯,5把给周志禄。
当时他们两人采用流水线的方式,沈孝鹿打泥片、打泥条,做下手,顾景舟打身桶做盖头做上手。茶壶做成之后,盖子内款盖有顾景舟款,底下的落款打的闲章。壶上书法,徐祖纯请来吴同构书写,此公乃明代宜兴名流吴颐山后人。刻字者诸葛勋,为当时陶刻名手。
这样一个重量级的组合,在紫砂历史上,是个不可复制的孤本,之后顾老再也没有一次性做过如此大批量的茶壶。
顾景舟(1915-1996):本名景洲,后改名为景舟,名号有曼晞、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及壶叟等,宜兴川埠人,曾自创堂号为自怡轩。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当代紫砂陶艺名家。少年即从其祖母邵氏学艺,20岁时即跻身于紫砂名工之列,1939年应古董商郎玉书邀请,于上海仿制历代紫砂名作,观摩传世明清精品。其多件作品荣获国家金、银质奖,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首脑。他对紫砂历史的研究、传器的断代与鉴赏有独到见解,发表多篇论文,并主编了《宜兴紫砂珍赏》一书。出于他门下的高足,有当代紫砂名师徐汉棠、李昌鸿、沈蘧华、高海庚、周桂珍及高振宇等。
题识:座有兰言(壶身一);全国省银行第六次座谈会纪念。江苏省农民银行、江苏省银行敬贺(壶身二)。
出版:《茶熟香温-尚古陶轩珍藏》第376-377页,古吴轩出版,2013年。
参阅:《紫砂风云-居仁堂紫砂宝典》第86-87页,居仁堂出版,1996年1月。
紫泥为胎,口盖厚唇,短颈溜肩,扁身挺腹,平底卧圈足;弯流胥出,鋬环敞阔,壶盖隆起,中竖扁珠钮。仿古壶为顾景舟代表作之一,可谓集历代光素器精华之大成。仿古作为紫砂壶十大经典器型之一,自大亨首创后,一直是广受欢迎且有诸多摹古创新的一款壶型。发展至今,不仅有在仿古壶上陶刻以添其文人气韵,更有如意仿古、葵仿古等诸多创新之作。
题识:雀舌喷香。岁次癸丑夏月,景洲作于陶都紫砂厂(壶身一);秀棠书并刻(壶身二)。
出版:《茶熟香温-尚古陶轩珍藏》第380-383页,古吴轩出版,2013年。
参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第113页,图2-114,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7月。
在顾老众多传世经典中,仿古壶无疑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器型;仿古壶于顾老而言,也包含深刻的历史意义。1946年,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八年艰苦抗战刚刚结束,内战紧接而来。战火又重新延续,当时紫砂生意萧条,紫砂艺人也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当时江苏的省会还在镇江,全国农民银行拟在这里召开第六次省级银行座谈会。要发100把大亨仿古壶为纪念品,且要高档。
于是通过徐祖纯、周志禄先生推荐,这一重任落在顾景舟肩上。同时周志禄要求,以民国壶艺名家汪宝根的“一捺底”式为样。据悉顾景舟做出了110把,交给银行100把,多的10把,5把归徐祖纯,5把给周志禄。
当时他们两人采用流水线的方式,沈孝鹿打泥片、打泥条,做下手,顾景舟打身桶做盖头做上手。茶壶做成之后,盖子内款盖有顾景舟款,底下的落款打的闲章。壶上书法,徐祖纯请来吴同构书写,此公乃明代宜兴名流吴颐山后人。刻字者诸葛勋,为当时陶刻名手。
这样一个重量级的组合,在紫砂历史上,是个不可复制的孤本,之后顾老再也没有一次性做过如此大批量的茶壶。
题识:座有兰言(壶身一);全国省银行第六次座谈会纪念。江苏省农民银行、江苏省银行敬贺(壶身二)。
1.《紫砂风云-居仁堂紫砂宝典》第86-87页,居仁堂出版,1996年1月。
2.《当代紫砂名陶录》第63页,图94,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06年5月20日。
石瓢壶原是紫砂传统造型。顾景舟集各家之大成,创出自我,壶上宜书宜画,一改清初以来纤细繁琐、堆砌浮华之气,刻意追求线型的流畅舒展,反复权衡比例的协调秀美,显现了简朴大方的气度。顾景舟制石瓢壶乃智欲其圆、行欲其方的砂壶珍品。
1.《宜陶之旅》第262-263页,李佑任陶艺公司出版,1995年6月1日。
2.《紫砂风云-居仁堂紫砂宝典》第64-65页,居仁堂出版,1996年1月。
3.《当代紫砂名陶录》第60页,图86,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06年5月20日。
取形于古代器物汉铎。汉铎,即汉朝之铎。《说文》中对铎的解释是:“铎,大铃也。”铎的形状有些像甬钟,但体积小。铎顶部有短柄,腔内有舌,可摇击发声。舌有铜、木两种,铜舌者称金铎,木舌者称木铎。看来所谓“铎”,长运主管怎么联系。就是铃铛。除了做为乐器以外,还是战争时期的司令用具。
1.《紫韵雅玩-中国紫砂精品珍赏》第176-177页,图78,天地方圆杂志社出版,2008年10月15日。
2.《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第111页,图2-112,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7月。
器身为直筒形,高身筒,俊朗挺拔,三弯流,曲折鋬,圈底,平嵌盖,桥钮中置螺纹双串环。此壶式或曰双圈洋桶,另一把孤品名为“夙慧壶”,为顾老于刘海粟先生于1992年合作之品,此时顾老时年七十有九。
1.《砂壶汇赏》第232-233页,图90,(香港)王朝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9月。
2.《壶锦-当代紫艺珍品集》第24-25页,图1、2、3,锦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出版,1992年12月。
3.《紫韵雅玩-中国紫砂精品珍赏》第190-191页,图85,天地方圆杂志社出版,2008年10月15日。
4.《紫砂风云-居仁堂紫砂宝典》第72-73页,居仁堂出版,1996年1月。
公司地址:北京长运紫砂文化有限公司
电话:15236215627
传真:400-822-5366
邮箱:7535077@qq.com
集团网址:http://www.bjkyzysw.com/
